来源:互联网
●买车:门店距离太远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车主认为豪车的“门店距离很远”,这是因为豪车尤其是顶级豪车的门店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而豪车的实际购买者并不一定在这些城市,不利于就近购买;其次,26%的车主认为豪车品牌存在“价格歧视”,在华销售的价格高于国外。这一方面是源于进口关税、物流和运输成本等;另一方面主要是渠道商的市场策略所致,在华的定价方式比较单一,消费者缺乏多样化的价格选择。此外,11%的车主认为在购车时最不满意的为“没有现车”。
●售后:服务态度傲慢
数据显示:服务态度位列豪车各项服务投诉的首位,比例达到 32%。高调行事一直是豪车品牌和品牌工作人员的固有风格,但是有时候高端并不等于就一定高调,不合理的高调就是傲慢。
售后服务是豪车品牌附加值的体现,比如零部件的更换、车辆维修保养等。目前,豪车的售后服务的功能被品牌直接转嫁给了 4S店,由 4S店直接向车主提供售后服务,这就很难保证服务的统一性和标准化;调研发现:服务问题多由质量问题引发,比如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达不到,造成多次维修或者根本无法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个比例高达21%;一般配件力求原产,这就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此外,品牌客服和 4S店相互之间的“踢皮球”,也极大伤害了车主的感情,“ 兰博基尼 砸车”这一新闻热点,即是这种矛盾的爆发,虽然行为极端,但背后所引发的服务问题不容小觑。
●投诉:无人问津
中国豪车车主不喜欢等待,尤其是在售后服务方面缺乏耐心。从投诉的处理效率来看,59%的投诉豪车品牌都能在一周之内予以反馈并处理,但也有 10%的投诉豪车品牌 1个月甚至于超过 1个月才给反馈。此外,有 13%的投诉无人问津,收不到任何反馈信息。1个不满意的消费者会向至少 11个人传达他的悲惨遭遇。在中国,圈层传播的影响十分有效,能否赢得品牌美誉仅取决于品牌能否善待好这20%,却可以创造 80%价值的客户。
●投诉处理:差强人意
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车主对投诉处理结果主要集中在“认可”层面,“满意”仅为 35%,此外,16%的车主对投诉处理“不满意”,这说明车主对投诉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接受投诉了,有效妥善处理投诉更重要,也是豪车品牌负责任的表现,不给客户满意处理结果,会严重伤害品牌形象和客户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