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新华网 济南7月26日电(记者 华春雨 刘宝森)“我们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强调分析,而东方人更强调实干,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时会产生很完美的效果……”坐在山东烟台安德利果胶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银发碧眼的瑞士籍生物工艺学专家塔尔曼·恩斯特,这样回顾自己在安德利工作3年的感受。
记者近日走访齐鲁大地不同 城市 ,发现像恩斯特一样的国外专家和人才正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孔孟故里,借助他们带来的技术与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正在加速发展,追赶世界的前进脚步。
果胶既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也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配料。国外的果胶生产技术起始于上 世纪 二三十年代,而直到本世纪初,果胶这一产业在中国还是空白。
依托烟台这个著名的苹果产地,安德利集团起步于浓缩果汁生产,也因此而拥有丰富的皮渣资源。过去,公司每年三四万吨的皮渣只能制成低附加值的饲料。
2005年,安德利集团创建果胶公司。进军这一西方国家在生产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的高技术产业,公司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我们只能‘借船出海’,通过引进国外人才来实现这个想法。”安德利集团董事长王安说。
2009年,以恩斯特为主的8名国外专家团队加盟。在专家带领下,公司研发与生产团队破解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酰胺化果胶、低甲氧基果胶、乳品果胶等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产品。
国外专家的到来,还带来了西方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创新 理念 ,培养了一支中西合璧的研发团队,提高了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公司产品不断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现在,果胶公司已成为安德利集团支柱企业。在国际果胶制造商协会网站上,安德利的名字与欧美几大果胶制造商出现在一起,是亚太地区唯一的成员单位。
果胶项目的成功,还使安德利的相关产业连接起来。果胶公司消化了上游产业的皮渣提取果胶之后,每年产生近2万吨废渣。这些废渣制成生物燃料后又被提供给热电厂发电,真正实现了对苹果原料的“吃干榨净”。
在山东,依靠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加快发展的并不仅安德利集团一家企业。
山东威海 华东数控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玉良告诉记者,对引智工作的重视,正是这家企业经过10年发展成为数控机床行业后起之秀的秘诀。
通过引智工作,去年,公司制造的16米数控滚齿机交付国内企业,使许多应用在钻井平台、掘进设备上的超大部件实现国产,解决了进口部件价格昂贵、运输困难的问题。而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也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在威高集团,公司直接在欧美等国建立研发中心,引进所在国家一流研发人才,直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先后在留置针、负压引流套装、人工肾等产品的开发上取得突破。
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韩金峰介绍,仅2011年,山东省组织实施的各类重点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达906项,引进外国专家2955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024项,产生经济效益15.26亿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山东省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韩金峰说。
从建国初期引进3万多名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帮助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到近年来中国提出“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60多年来,中国的海外专家引进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展,所涉领域不断拓宽,外国专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而在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方面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一方面引进更多国外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国 现代 化建设强大智力支撑的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1月,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中国引进外国专家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总量将达到197.4万人次,较“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增长20.7%。
山东省也对引智工作作出新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施5项引智工程、13类重点引智任务。
“我们还将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为把山东建成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韩金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