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新华网 北京8月5日电(记者何雨欣)改革,为经济注入动力,激发经济活力。
改革,目的在于发展,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
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的改革进程继续稳步推进、不断深化,促进经济缓中趋稳、结构转型、民生改善。
改革为经济缓中趋稳提供动力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近一段时间,贯彻《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新36条 ”)的实施细则密集出台,截至目前,42项涉及不同领域的细则已全部出齐,这为“新36条”的真正“落地”提供了基本依据。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进一步要求,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占我国GDP约60%、企业总数约90%的民间投资,内在动力正在不断激发,正在成为经济的加速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1%。
“包括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在内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效果正在显现,经济出现了筑底企稳迹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 张立群 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可能实现稳中略有回升。
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 金融 改革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3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破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金融改革可以打通经济的“血脉”,解决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化金融制度改革,让金融之血给养经济之躯,无疑为我国正在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我国的改革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的主轴在于始终不移地坚持了市场化取向,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并将继续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步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