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新华网昆明9月1日电(记者 侯文坤)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掀起的价格战硝烟还未散去,苏宁张近东又放出了“狠话”,声称若是上半年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则将苏宁作为赌注,“拱手相让”,而京东随即便“默契”应战。
“约架”之后又来“豪赌”,“竞价”之后又来“ 竞速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是否又要挟着消费者们来一场大战?
然而,站在数次的网络“约价”背后的网络消费者们似乎怎么也笑不起来了。这种打来打去的价格战终不过是一场噱头大于实惠的宣传战,一场“拿着 现代 化武器却是长矛斧头般的街头打斗”,让利给网购者的许诺最终都在“低价难寻”和“人为拉大降幅”的欷歔声中收尾。
网络消费时代,同业间说掐就掐,来得比千兆网速还快,谁还会仔细考虑消费者们的利益?“消费者”三个字也就是给自己带个高帽子,而心里头装的都是诸如“打苏宁指挥部”之事。“消费者的利益”不过成了其用来吸引眼球的工具。
同样让网络消费者们“躺着中枪”的还有日前互联网领域 百度 与360的“搜索大战”。与电商价格战用“降价省钱”绑架消费者不同,“3百大战”则借口“用户体验”再一次将网络消费者绑在了参战者的战车之上,双方针对搜索引擎的“劫持”与“反劫持”对攻战最终劫持的到底还是网络用户们。
是网络让这样一群消费者们走在了消费的最前沿,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与实惠,却不曾想他们也因这些便利与实惠而一次次被伤害,动不动就被一些企业“绑架”起来说事。
回头看看,近几年来,网络消费者们已经是“伤痕累累”。从虚拟世界里网络游戏商的收费模式大比拼,到现实生活中快递行业的群魔乱舞、电商巨头的数次价格战役、IT大佬们的服务终端争夺战,无不是以“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让消费者成为赢家”作为开场白,一次次这样拨动大家的心跳,却最终又一次次让网络消费者们受伤,只得在微博上默默感叹一句“神仙打架,网民遭殃”。
说话的永远是企业,而开场白永远是消费者。一次次竖起“我为消费者”的旗子,喊着“我为消费者”的口号,看上去是把消费者供在前面,实际上却是“捆绑”着大家陪其一起走在恶性竞争的大道上。
说的冠冕堂皇一点,企业多少需要一些社会责任感,对消费者应当有敬畏和感恩之心。说的简单直白一点,我们愿意看到企业之间为了提升技术和服务的竞争,却不愿莫名地“被”置身于这些骂战、广告战的恶意竞争之中。
再如此折腾下去,这群网络上已经《伤不起》的消费者最后只能对着企业歌一曲《爱情买卖》:“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让你们企业“就算付出再多感情,也再买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