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新华网 兰州9月21日电(记者宋常青)即将于本月底在兰州召开的首届甘肃国际彩陶文化节引发了新一轮对彩陶文化的关注。部分研究人员表示,彩陶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证和贯穿主线。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19 86 年至2000年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全面展开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标志性工作,主要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全面介入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并提出新的观点。耐人寻味的是,在苏秉琦先生著述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的开篇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从考古学上探索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由彩陶和瓦鬲开始的。
在 现代 考古学引入中国之前,关于 中华 文明起源的说法,多藉由古史遗文和民间传说考证辨识。妇孺皆知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即肇始于司马迁《史记》中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后由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民国元年”予以确认。1921年,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对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进行挖掘为标志,中国考古学开始从好古崇古的“金石学”逐渐转向了“科学的现代考古学”;同期,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了“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的两重证据法,使得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逐渐进入了考古学主导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框架。
自安特生发见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起,彩陶就始终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证。李济、董作宾、吴金鼎、黄文弼、梁思永、裴文中、郭沫若、卫聚贤、石璋如、夏鼐、安志敏、童恩正、苏秉琦、马承源、张光直、李学勤、严文明、张忠培、俞伟超、李仰松……这一串振聋发聩的名字,都借助彩陶在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对新石器时代文化和中国文明起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认为,彩陶的发现和分期研究是终结“中国文化西来说”的“主要功臣”;而也正是借助以彩陶为主要物证的新石器时代典型遗址研究,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令人信服地将国外承认的中国文明4000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一千年,使得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面貌得以基本复原。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