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自4月份以来,发改委多次批准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9月5日和6日两天内,其批复了25个轨道交通项目、13个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多个重大基建、能源和材料项目。其中,25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金额逾8000亿元,而公路、码头和航道建设预计投资总金额将超过2000亿元。
在发改委对60家基建项目集中批复后,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深化互联互通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这也说明我国在短期内仍将以基建作为稳增长的方式。
这一消息,给本已愁云满布的重卡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不过,虽然这些基建项目得到国家批复,但是要真正实现开工建设,尚需要解决资金难题。由于这些基建项目的工期较长,所以对于重卡市场的支撑作用可能要到明后两年才能体现出来。
逾万亿豪掷
从本次获批的60家以基建为主的项目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集中在国家支持的产业,如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建设、环保、港口码头和航道工程等;二是属于“十二五”统筹内的产业,并没有出现新增项目;三是东部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主、中西部以公路建设和环保项目为主,兼顾了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增长。既拉动了经济增长又惠及民生,并且项目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地区资金较为充裕,投资建设实现的可能性更大,维持经济稳定是当前首要目的。
在批复的13条公路建设项目中,中西部地区占据大部分,其中青海茶卡至格尔木公路改扩建工程474公里,新疆阿克苏至喀什公路429公里,新疆乌苏至赛里木湖公路301公里。其他如湖南、广东、吉林、江西、浙江、河北、辽宁、甘肃、西藏、云南各有一条公路获批。同时获批的还有多个集装箱码头和航道建设项目。
有喜亦有忧
这些对于促进基础建设和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和就业、稳定经济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如果这些基建工程项目能落到实处,重卡等工程机械行业可从中获利。
此前,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求今年要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确保今年铁路5000亿元的投资到位;《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这逾万亿投资的投资额虽然不比2008年豪掷“4万亿”,但是所起的拉动作用是差不多的。不过,这些基建项目获批复,在市场引起一阵骚动后又归于冷静。其中,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为这些项目是否能落到实处带来隐忧。
资金跟进难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融资平台实施“降旧控新”,即新增加的项目要控制,旧的项目总量要降下来。在“降旧控新”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即使发改委批了诸多项目,这些投资项目从银行直接融资、信贷融资依然存在困难。
“这些项目落不到实处,显然批得再多也没用,并且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尽管有上万亿的项目出台,但一方面融资需求要几个月之后才能显现,另一方面,交通轨道类项目的工期都在3年以上,银行是否会放款还是未知数,毕竟现在对于贷存比的管理很严格。”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刚刚发布的银行中报中,眼下银行即使愿意放款也可能会陷入无钱可放的尴尬中。
据悉,现在A股上市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贷存比已经高过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1.5171。而从央行公开的各项贷款余额数据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银行业贷款和存款的比值为1.564。
东方证券分析师表示:“我们判断银行当前对地方政府相关贷款态度已经非常谨慎,而且未来随着贷款质量的继续承压以及前期不良贷款的追加确认,银行惜贷的进一步发展仍将严重制约银行参与基建扩张的意愿。”
在未来几个月中,企业直接与间接融资规模能否明显得到改善是判断包括发改委审批项目在内的投资项目是否转化为真实需求的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