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汽车 > 正文

汽车经销商须进行思想革命 提升从业精神

2012-09-21 22:54:51
来源:互联网

  国内乘用车 汽车经销商 群体,正在向中国汽车产业背景板上投射其有史以来最失态的群像。除了汽车消费顿挫般变化带来的不景气把他们弄得不知所措之外,从整 车厂 那一端源源不断传来的各种威逼般的高压,更是雪上加霜,让那些过惯了择肥而噬日子的 经销商 如坐针毡。于是,懊丧恼怒之下, 经销商 们不再沉默干忍,不少 经销商 公开表达怨诽烦言,更有甚者,少数 经销商 不惜与整 车厂 翻脸,到媒体那里出面充当“污点证人”,抖出以往打死也不说的整 车厂 劣迹,让人瞠目结舌。

  平心而论, 经销商 的困难境遇和受压委屈,有绝对理由值得同情,其合理要求(比如公平公正处理与整 车厂 关系等)应该支持。然则, 经销商 也不是没有瑕疵。仅就行为给人留下的印象来看,这个群体过去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些遭人记恨让人寒心的烙印,让许多人觉得当不起同情和支持。

  如何对待这个“罗生门”般的矛盾或诡谲?笔者以为,对整 车厂 和 经销商 各打五十大板,固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但是,一个把做世界汽车强国当成目标的大国产业,在行业内部产与销之间矛盾集中爆发之际,整 车厂 和 经销商 都有冷静下来深入思考原因、积极寻求对策的必要。

  如果以 经销商 为矛盾的主要索引,我们就会看到,今天这个群体所遭遇的集体恐慌,不能说与它们的一部分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期以来不修商德、屡亏行止毫无关系。至少,不少 经销商 在商业指导思想上的严重偏差,要为今天的痛苦负重要责任。

  一是,投机观念。“流通领域好致富”,是近二十年来部分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当热钱涌入汽车流通领域时,他们也的确赶上了好时候:一家动辄投资几千万的 4S店 ,两三年甚至更快时间内就能收回成本。“到汽车流通领域赚快钱”,不仅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商场上少有的捷径,甚至成了少数掌权人寻租的门路。强悍的赚钱效应,催生了流通领域普遍的忽视消费者、轻视科学管理的淘金心态,助长了大面积的投机。

  二是,糊弄心态。排队加价订车、在限购之前连夜抢购汽车等等不可思议的行为,在中国汽车流通领域一再上演,不能不让投身汽车经销行列的人心中油然而生“钱多人傻”之快感。于是乎,售卖过程变成了没有也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数钱活。但是,现实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则坐等数钱的技能就不足以应对,一些奸商的糊弄心态浮泛起来,售卖上坑蒙拐骗,维修上以次充好,在与顾客的纠纷中踢皮球不负责任,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乱出牌破坏秩序,脏脏件件,画图难足。

  上述两种观念,是我国部分乘用车 经销商 的原始心态,其本质是与经济规律相悖的。因而,即便不遇上今年的增速下滑情况,也不可长久。在当前形势下,这些错误的观念非转变不可。

  一方面,要把投机致富意识革新为创业精神。历史上靠商业投机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败给工业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商业投机敛财虽然能一时获得巨额财富,但不能使民族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组织得到发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更难以培植起一个民族靠自身诚实劳动获得发展的创业精神。揆诸当下,培育创业精神,不仅是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是维护制造商、 经销商 、供应商等价值链环节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如果不完成这种革命性变化, 经销商 将无以立足。变革不是空乏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对 经销商 来说,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引导,需要制造商自律规范经营,更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商人而不是投机客,更需要从灵魂深处尊重商业理性和行业规律。

  另一方面,要把竞争谋利的意识变革为经济学上所谓的“经济正义精神”。竞争谋利,无可厚非,但这种谋利,要以创造效益为基本前提。任何不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营效率,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只想多分割总量、只想多占别人的经济利益行为,在持续博弈中都难以持续。少数 经销商 心里只有卖车赚钱的冲动,手中只有投机取巧的算盘,在竞争受压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向上反对整 车厂 、向下转移成本伤害。这样的行径,哪里谈得上经济正义精神?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建立和完善新型汽车制造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和完善适应 现代 市场经济的流通体系的过程。为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提升从业精神,这是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流通体制改革建设的重要路径。

  (本文为原创稿件,作者授权搜狐汽车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east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