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剧照。
预热两天,《白鹿原》成功“逆袭”,后来居上。
记者今晨获悉,国产片《白鹿原》随着口碑的上扬,上映两天后排片量终于跃居市场第一。
记者采访发现,“是否看过原著”成了观众口碑的分水岭,但如今的年轻人完整看过原著的并不太多;而长达156分钟的片长,则成为该片票房上升的一大劣势。
首日票房超千万 今日成为市场老大
《白鹿原》显示出了强势的后劲。以北京市场为例,15日上片首日,其排片量只有400多场,而《敢死队2》却有700多场。经过周末两天,就超越了《敢死队2》、《普罗米修斯》和《蝙蝠侠前传3》三座大山,成为市场老大。其全国市场的排片量今天也跃居第一。有了场次的保证,票房才有飙升的可能。
据万达、中影星美等主流院线的粗略统计,《白鹿原》15日的首日票房超过千万,目前总票房直奔5000万。
从目前来看,该片总票房过亿肯定不成问题,但该片总投资高达1.2亿,单靠票房就得3亿上下才能收回成本。而本月底将有《太极1》、《铜雀台》、《二次曝光》、《危险关系》等大批新片上映,《白鹿原》的3亿梦想难度较大。
今日北京地区排片情况
影片 场次
《白鹿原》 723场
《敢死队2》 677场
《普罗米修斯》 406场
《蝙蝠侠前传3》 341场
《超凡蜘蛛侠》197场
“观众是否看过原著” 成影片口碑分水岭
在豆瓣影评网上,《白鹿原》目前的评分为6.7分,在国产片中并不算低。
记者采访观众发现,但凡看过原著的观众,都会觉得影片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删掉了“朱先生”和“白灵”两个角色,让影片的深度大打折扣;而没有看过原著的,则认为该片从故事到表演,在国产片中都难得一见。
此前在一次《白鹿原》的沙龙会上,影评人周黎明就说过,原著写得越好,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就越大。
影评人云飞扬也表示,《白鹿原》的改编难度较大,原著小说很宏阔,不仅写了男女感情,还写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崩裂等,要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叙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将矛盾集中起来。影片总体来说比较忠于原著的文学情境,在秦腔、方言等陕西特色文化的展示上都不错。
删减过多实属无奈 156分钟片长成劣势
不少网友还认为“影片画面景色很美,但总感觉找不到高潮”,“结尾很突然,人物和故事并没有交代清楚”。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电影的大量删减有一定关系。对此,原著作者陈忠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影片原本打算拍成上下集,现在单集上映,删掉结尾确实有些遗憾。他个人非常理解电影的局限性,并表示这样庞杂的线索和丰富的内容拍成电视剧或许能展示得更充分。
《白鹿原》的初剪版本,据说长达5个小时,但很显然,市场上容不下这样的影片。不得已,导演只能下狠手删减,但最终上映的版本仍然长达156分钟,这又成了影片票房增长的一大劣势。
多位院线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56分钟的片长,即便从早上9点开始放映,凌晨一两点才收工,一天最多也只能放映6场。而像《敢死队2》这样的片子,只有100分钟出头,一天可以放映接近10场。在上座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影院肯定更愿意放片长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