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他们讲的不是成功

2012-09-21 22:51:52
来源:互联网

  冯仑

  拿王石今天的成功跟你换你的青春年华,你换不换?

  《开讲啦》请来的演讲者是成功人士,而这是讲述的绝不是“你要成功”。

  有年轻人说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被问的孩子想了想,说:不换。

  企业家冯仑的演讲主题是“理想丰满”。

  他讲二三十年前中国人能谈的只是领袖的理想、国家的理想,而现在,理想是个人的。比如高校学生毕业会有这样的场景,男生从宿舍挂下标语:三年变成“高富帅”;也会有女生宿舍不甘示弱:一定要做“白富美”。“这也是理想,你不能说这不是个理想。”冯仑说,有理想,人会快乐,生命会简单而不纠结。

  15分钟讲完,主持人撒贝宁开始念手里的现场观众提问纸条。第一个问题是:您现在这么成功,您的太太是“白富美”吗?

  虽然这是一档深夜时段播出的节目,但“高富帅”、“白富美”这种调侃式的青年网络流行语在央视一套当中出现,还是让人惊讶。冯仑鼓励的当然不是这种理想。节目名叫《开讲啦》,自我定义为“中国首台电视青年公开课”。第一季10集节目在2012年8月底开播,开讲的有邓亚萍、郎朗、陈坤(微博)、王潮歌、李少红等文体界名人,也有企业家王石、冯仑,还有教授葛剑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航天员杨利伟。第二季的节目正在制作,已确定的演讲者有奥运冠军陈一冰、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以及演员赵薇。

  在《开讲啦》演播室里,围绕讲台环坐三百余观众,正对着演讲者还有一字排开的10位“青年代表”,他们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这种格局与流行的求职、选秀节目正相反——台上的人功成名就,台下评点、提问的初出茅庐。

  欧美著名高校的公开课是近年网络上的热门资源,美国民间非营利机构TED(技术、娱乐、设计的英文首字缩写)的系列演讲风靡一时,《开讲啦》对这些形式都有借鉴。不过与TED等结合具体行业乃至概念产品的创意宣讲不同,《开讲啦》第一季讲的多是人生经验、理想、价值观,主流,励志,或者用流行得近乎泛滥的说法,传递“正能量”。

  “《开讲啦》是‘央视一套’整体创新动作的一部分。”节目制片人吴晓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套是国家电视台的旗舰频道,目前仍是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但随着竞争加剧也面临很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还要坚持主流价值,整个频道的方向,就是在主流价值表达方面有创新。”同《开讲啦》一起归为这种创新努力的,还有崔永元的“高雅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和结合歌唱比赛、公益行动的《梦想合唱团》等,这两个节目刚刚获得了2012年广电总局创新栏目奖。

  这个社会能找到您这样的女子实在不容易

  “高富帅”和“白富美”是当下很多青年的追求。也许并非人人渴望,但如果白给你,有谁会拒绝吗?在王潮歌的“课堂”上,徐天星坐在青年代表席上,很帅,但不够“富”。他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学的专业是模具设计,因为妈妈知道这一行很赚钱;他不爱专业,梦想从事播音主持,常常逃课。他说,自己遇到动心的女孩却不敢爱,因为觉得自己没本钱。

  王潮歌告诉他,自己当年和丈夫结婚,第一件家当是一张席梦思床垫,318块钱,借辆三轮车,丈夫拉着她和床垫回家,“今天我们依然很幸福。”“可是王老师,在现在这个社会能找到像您这么好的女子实在太不容易啦。”徐天星说。

  那天王潮歌演讲的题目叫“我是谁”。这个话题不是专门为了节目琢磨的,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她常常眼见身边的年轻人很困惑,甚至很痛苦。

  “现在年轻人认为,身家上亿和出了大名的,这叫成功,除了这个一切都不叫。几乎没有人告诉你,相夫教子比较好,一个好的发型师也比较好。你是发型师,别人马上就说你是不是该开一个理发店,是不是可以开连锁。”王潮歌说,“大家的幸福感特别差,每个人都奔着成功的目的去了。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名人呢?”

  “我是谁”,就是告诉年轻人,要设定自己的人生目的,“为什么非要把别人的日子和别人的目的当作自己的?”

  徐天星2012年7月毕业,到录制这期节目的8月初,还没找到合适工作。播音主持的梦想离他有点远,他尽一切可能找机会去接近它。他和朋友去制作单位的另一档电视节目当现场观众,上台唱了首歌暖场,工作人员留了他的电话,后来请他到《开讲啦》做“青年代表”。徐天星觉得自己“坎坷的情感经历”能够打动人,可是他还没讲完故事,王潮歌快人快语接过了话头。

  “我说最朴素的,人要繁衍。我不信一个上无片瓦的流浪汉在大桥洞底下,就不能跟他的爱人在一起,他就不能生孩子。我不相信那么多的农民,他没有车,没有房,他就不能结婚生子,生育的权利是与生俱来。非要把这个上边加那么多东西的话,那是你的事情,不是爱情的事情,你也别怪人家女孩,你要想是你有问题。”王潮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徐天星还是没有被说通。“我现在还是单身,看上一个心仪的对象,我拿什么追求她?看个电影吃个饭都没有钱,我让她陪我压马路吗?她愿意还行,如果不愿意呢?”

  不过这堂公开课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人生的转折”。他把头发剪短了,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也是让自己吃点苦,人总要先苦后甜的。”

  站着说话不腰疼

  冯仑的主题《理想丰满》讲完,撒贝宁让10位青年代表在面前的题板上写下满意与否。艺术专业学生卞雅雯写了句“没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台上的演讲者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真诚地感喟,然而即将或正在面对现实压力的大学生却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都是不可复制的。理想不像他说的那么神奇,有理想什么都解决了。”青年代表王晓亚是清华大学研二学生,在同台代表卞雅雯看来已经是“高富帅”了,但走出校园,他依然困惑重重。“社会上很多规矩、很多习惯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各种酒桌礼仪,我们从小就没接触过。上学的时候没人跟我们讲这些事,毕业后又一下子就接触这种东西,应对不过来,觉得挺违心的,觉得痛苦。”王晓亚说,“我们可能有追求、有理想,但这个路上还会有各种事情发生,你说我们是放弃自己的理想妥协,还是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然后被这个圈子给排斥?”

  演员陈坤讲《人生路,莫慌张》,说到自己公司做的心灵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脚心,单纯地行走,感受内心的宁静。“我希望在我们无数的诱惑和欲望面前,学会笨一点、慢一点、二一点、傻一点。”

  王晓亚旁边的青年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现在什么都有了,去追求你自己内心的那份平静了,但很多年轻人需要考虑需要打拼的东西太多了,这时候要谈内心平静,其实挺不容易,也挺不现实的。”

  卞雅雯告诉冯仑,很多曾一起学美术的同学,实在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了在这条路上继续追梦。冯仑很激动,直接报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说愿意提供帮助。播出时当然剪掉了,一来涉及隐私信息,二来这也脱离了精神交流的范畴。

  演讲者也许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某种优越,也会被平凡人尤为敏感地捕捉到。比如王潮歌说到自己初中时告诉妈妈自己不想高考想当作家,不久后她就收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王蒙的来信,说服了她的年少冲动。因此像邓亚萍这样的演讲者更能得到普遍的信服与认同。用一位青年代表的话说,邓亚萍的成功是从零到一,退役之后的转型则让自己从一到零,然后再次从零到一。

  郎朗讲“指尖上的青春”,提到他18岁的时候在费城买下了一幢别墅——这显然是他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因为在那之前他几乎一直是住在简易房里的。但播出的时候这一段拿掉了,也许是担心有歧义。

  抛向郎朗的问题恐怕是最尖锐的。24岁的姚呈呈在深圳大运会的时候就曾有缘与郎朗联弹,这次成为郎朗这堂公开课的青年代表。她同样学了二十年钢琴,妈妈像“郎爸”一样严格管教,但没有走上职业道路。她从某电力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在钢琴机构和银行的职位之间犹豫,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一样刻苦,一样努力,是什么造成了你我之间的差距?”她问郎朗。郎朗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姚呈呈也没有穷追不舍,而是上台与郎朗联弹了《匈牙利舞曲一号》。

  “郎朗其实代表了中国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很特殊的路径,他的成长似乎是中国教育模式的一种成功,所谓‘虎妈’、‘郎爸’。观众最感兴趣的可能就在于此,难道真的是中国式教育成功了吗?”制片人吴晓斌说,“所以节目也是力图表现各种不同观点。”

  演讲者都是事业成功的人,谈话也离不开“成功”二字,但《开讲啦》力图避免机场书店总在播放的那种“成功学”。“那些东西特别有市场,要是《开讲啦》不说平等、真诚、探讨、分享,而是就说‘十期节目改变你的人生’,那这个节目绝对能火。其实我们一定在回避,不是说这人特别成功他要教育大家,你们要听他的,而是平等,是探讨。”吴晓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撒贝宁更看重困惑和问题的分享,“原来郎朗这么厉害这么成功的人,也有过这么迷茫的时候,有过自己不知道未来该怎么样的时候。观众如果能够从中感觉到一种力量,或者能够感觉他的迷茫是正常的,别再为这个焦虑,我觉得就够了。”

  励志并不是坏东西

  “当年小崔做《实话实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撒贝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一个大家慢慢缺少倾听的时代,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他们四年里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之外,很少人能坐下来真正安安静静的去听别人讲述。接受信息的方式太多,大家都习惯上网看一些事件,有时候就是看一下标题,连链接都不点开,很碎片。“这种访谈类节目,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发现,除了鲁豫做的‘有约’、李静做的‘静距离’这种挖掘嘉宾故事的节目可能还能吸引年轻人,剩下的都比较艰难。”

  讲述与倾听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传统。哪怕只说改革开放之后,也有曲啸、李燕杰等著名的“共和国演讲家”,有张海迪,有以徐良为代表人物的英模报告团;近年流行于丹、易中天这些自《百家讲坛》扬名的讲师,还有票房火爆的罗永浩演讲。

  在主流价值取向上,《开讲啦》与传统的演讲一脉相承,向上、励志、讲真善美。吴晓斌认为励志永远是人们愿意接受的,只不过以前可能“励”的方式不那么好,所以大多数人不接受,“反过来就给了非主流的东西一些空间。”

  固守主流价值,《开讲啦》的核心诉求点是语态创新,“就是你要能感觉出来,演讲也好,或者各种不同提问也好,这个语言、这种风格,跟央视一套的其他节目相比,有往前走了小半步的东西。”

  另一个特点自然是直接互动,不再像二三十年前流行的那种大规模集体接受感动和灌输。倾听是倾听了,“我希望他们不是一边倒的角色,听完演讲以后‘太棒了,您说的太好了,我们太赞同了’——完全是请教式的那种。”撒贝宁说,“这是一个比过去更容易人云亦云的时代,你能听到太多的声音,太多的观点。怎么让年轻人真正能够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断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而不是在一种渐渐习惯的状态当中,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周围的人,这非常重要。”

  新一季的《开讲啦》仍在筹备中,徐天星希望这个课堂能讲讲友情:“我现在出门在外,很多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朋友这个词。这是我最想找人谈的话题。”在读博士生何宇佳想看到马云等科技行业的人来讲课,也希望看到大家熟悉的政要,“我觉得如果能请这些人来讲的话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节目编导也和参加过节目的青年代表在网上聊人选,李开复、白岩松,还有在美国玩脱口秀的黄西都是他们想要的名字。姚呈呈则希望看到韩寒。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east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