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时报记者 肖三 许晓蕾 文 张之冰 摄
时报讯 一直以来,楼市“热销”背后的真相总是扑朔迷离。有购房者反映,一些楼盘开盘当天就对外宣称售謦,可半个多月过去了,透明售房网上显示,这些楼盘还有不少房子处于可售状态。
其实,开发商“开盘热销”的说辞,总是真假参半。今年早些时候,受降价促动,确实有很多楼盘在开盘时卖得不错。但8月以来,随着价格回涨,成交下滑,“开盘热销”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记者仔细查看了最近的开盘情况、目前的销售情况,发现不仅“假售謦”的现象很普遍,许多曾宣称去化8成以上的楼盘,卖得其实也没那么好。
“热销”的真相
据记者统计,8月份以来,杭州总共50余个项目开盘,其中,有逾20个项目在开盘当天宣称去化8成以上,5个项目自称售謦。
一般来说,开发商所称的开盘去化率都是根据预定情况来测定的,不会立刻体现在实际成交数据上。但根据有关规定,从预定到签约的期限是15天,所以,开盘15天后,签约量就基本能够反映开盘当天的“热度”了。
依此判断,再比照透明售房网上的成交数据,不难发现最近一个多月的“开盘热销”水分真的很大。
例如,8月21日,下沙大学城北某楼盘新推8号楼,198套房源,当天对外透露的信息是基本售謦,可截至昨天中午11点,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该楼盘的这批房源,仅签约了156套,销售率为78%。
这还是一个卖得相对不错的楼盘。实际上,8月以来,真正售謦的一个也没有。
而许多楼盘开盘当天透露的“去化8成以上”的说法,同样很不靠谱。记者注意到,近期仅金帝海珀、良渚文化村的探梅里、柳映坊等寥寥几个项目签约率越过了这道门槛。未能兑现热销豪言的项目则多达十几个。
例如,位于九堡的悦麒美寓曾于9月2日推出11号楼,158套房源,当天透露的信息是去化95%,但截至昨天,这批房源仅签约了89套,真实销售率为56%。
另一个比较惹眼的案例是市中心楼盘新华园。该项目因为地段好,单价贵,一直广受关注,开盘前,就有不少网友开贴预测过它的销售情况。
9月8日,新华园首次推出6号楼,共75套房源,中间套147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边套为196平方米四室两厅三卫,为毛坯交付,据工作人员称均价在40000元/平米左右。
开发商统计数据显示当日预定量65套,去化率85%。按透明售房网数据,该项目开盘数天后,才开始零星出现成交,截至昨天中午,仅签约13套,实际销售率仅17%。
当然,新华园开盘不足15天,未来几天,可能仍会有部分预定客户签约。不过,从最近的签约效率来看,要达到其当初统计数据显示的85%的去化率,还是比较困难的。
楼盘 开盘时间 推盘量 开发商提供当天去化 实际成交 销售率
耀达·金鼎阳光 8月18日 4号楼共100多套 近8成 13 12%
丽晶湾 9月1日 6号楼80余套 全部售罄 41 50%
赞成·香颂 9月2日 藕香居5、6号楼共224套 8成 87 39%
悦麒美寓 9月2日 11号楼158套 预定95% 89 56%
德信·北海公园 9月2日 “悦澜”4号楼 180余套 8成 78 43%
新华园 9月8日 6号楼75套 85% 13 17%
以上为部分成交统计数据,实际成交数据采集自透明售房网,时间截至9月19日
楼市的“8成惯例”
实际上,开盘当天开发商宣称的去化率与后来的实际成交情况不符,这种现象在杭州楼市已有传统。
并且,假热销的泛滥情况,还会随着市场人气波动。在2009年,或者今年五六月份,行情火爆,许多楼盘开盘当天都对外称售謦,或者去化八九成,那时,开发商给出的统计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也确实反映出了房源的紧俏。
而在行情相对低迷的2011年,或者已出现疲态的现在,“开盘热销”的水分就比较大了。
另外,这种现象也不是杭州独有,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假热销”,可以发现,不少外地的媒体也都就当地的市场作过相关报道。
出现假热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客户可能因为个人时间安排的问题,不能及时签约。遇到这种情况,开发商往往会建议,或帮助客户连续预定,保留房源,在恰当的时候签约。
另据悦麒美寓营销总监崔有方介绍说:“房屋销售都有一个预定转成交的过程。现在,我们之前开盘的房源已经基本售罄了。但是由于我们有不少外地客户,他们办理银行贷款和房管局购房资格审查等原因,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此外,也有开发商表示,在这个预定转成交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客户临时变卦或者银行贷款无法审批通过等变数。
不过,除客观原因外,很多时候,假热销与开发商人为地操纵也不无关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意图通过热销的消息来传达出产品受追捧,紧俏的信息。所以,很多开发商都喜欢制造热销假象。
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曹旭东指出:“其实,开发商宣称的开盘热销8成是一个惯例,不管楼市好不好。”
捂盘惜售制造热销
除了对外宣称热销,目前,杭州开发商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习惯:捂盘和挤牙膏式开盘。
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在领取预售证3天内,所涉及房源必须公开销售。另外,体量大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每次开盘推房量都要大于3万平方米。
可是,目前的杭州楼市,这两项规定几乎已没人理会。违反规定的楼盘,比比皆是。
例如,上面提到的悦麒美寓,9月2日推出的那批房源,其预售证早在去年12月11日就已领出,相当于捂了9个月才卖。
另据预售证信息显示,该预售证对应的可售房源共3幢,总面积为4.4万平方米,本来,这个数据是符合“3万平方米”门槛的,可开发商将这批房源分批开盘,9月2日所推的11号楼,建筑面积远低于3万平方米。
此外,新华园首次推出的6号楼,总面积仅1.3万平方米,不足“3万平方米”的一半。而其领取预售证是在9月2日,以9月8日的推盘时间来看,也存在捂盘情况。
当初,政府出台这两项规定,本意是为了防止开发商随意涨价。不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捂盘和挤牙膏式地推房,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实现开盘热销。
“现在开发商捂盘惜售也是无奈之举。”曹旭东说,“把房源分批销售的确容易取得较好的去化成绩。”
一般来说,楼盘在开盘之前,会先经过蓄客,什么时候开,推多少房源,都是根据蓄客情况而定的,如果蓄客不足,那就调整开盘时间,或者缩减开盘量,这样的话,开盘当天就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去化成绩了。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希望能在开盘时取得好成绩,这种诉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应该以不违背政策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