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房产 > 正文

房企海外上市或重启 港股资金救急楼市

2012-09-23 08:11:09
来源:互联网

房地产开发商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过去了。

在销售市场持续回暖的同时,他们又打通了多条融资渠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重新掀起的一股赴港IPO潮。

旭辉 [ 简介 最新动态 ]地产近日已经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正在为IPO做最后的准备。而与旭辉地产一样筹措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还包括江苏新城、协信等等。假如这些企业最终成行,这将是自2009年末以来又一次房企集中赴港上市浪潮。

尽管眼下并非最佳上市时机,但香港市场相对便利的融资渠道,对于急觅资金寻求下一步发展的房企而言,依旧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港股资金池

最新的消息来自旭辉地产,记者从接近香港联交所的人士处了解到,旭辉近期已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上市已进入最后阶段。而根据香港媒体的披露,旭辉此次上市拟融资规模约为2亿至3亿美元。

上述消息并未得到旭辉方面的证实,公司有关人士称依据港交所的相关规定,目前不宜透露信息。

计划上市的不仅只有旭辉一家。同样在筹措赴港上市的企业,还包括江苏新城、协信等房企。此外,一些已上市企业也在通过其他方式从香港筹集资金。

自今年5月起, 招商地产 [ 简介 最新动态 ]、 中粮 [ 简介 最新动态 ]香港、万科便接二连三地发起对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昔日在A股市场频繁上演的“借壳上市”而今又开始在港股上演。

不过,与2007年及2009年两股赴港上市潮相比,今年地产企业在港股淘金却曲折坎坷得多。

由于持续不断地调控,以及对房企信贷和融资管理趋严,开发商短期内从A股融资的希望几乎为零,为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香港又重新进入这些开发商的视野。

香港IPO及再融资的程序非常透明,尤其是在企业上市之后,再融资不再需要香港联交所的审批,政策上也没有任何限制。相比之下,国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仍需证监会审批,其程序复杂,通过难度几乎相当于再次IPO。

此外,在香港上市还能避开内地对房企 金融 信贷方面的调控措施,获得相对低廉的海外金融机构贷款。今年以来,龙湖、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等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均获得了一些利率较低的海外银团贷款,以满足市场开拓的需要。

低估值代价

尽管香港市场提供了融资的希望,但并非没有代价,尤其对于旭辉这样的IPO企业而言,那便是市场低迷形势下的较低估值。

兆阳国际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关博仁便认为,由于调控频繁,内地房企现在很难像过去一样,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说服投资者,并赢得一个好的估值。

依据披露出的信息,旭辉此次上市拟融资规模约为2亿至3亿美元。尽管旭辉上市的 其它 细节尚不清楚,但相对于过去几年其他房企的融资规模而言,相对偏小。2009年恒大、龙湖等赴港房企,以及更早的SOHO中国等,其融资规模均超过10亿美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内房股都会受到投资者的一定质疑。“相对而言,这家企业的负债率较低,对现金流控制较好。”

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发布的《2012上半年房企销售TOP50》排行榜显示,旭辉地产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规模达到了42亿人民币,而以销售面积计,排在中国大陆房地产企业的第37位,销售规模约为SOHO中国的三分之二。

而分析人士认为,中粮香港等企业“借壳上市”的做法,其实也有避免在IPO过程中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意图。

而上市时机或许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在房地产业内,普遍看法认为,短期内决策层不太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政策,调控将以维系现有政策为主。市场上,缓慢的市场回暖依旧在持续,而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预期也在增加。

但在利好消息到来的同时市场也可能发生分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秦虹 表示,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打压下,住宅投资投机型需求将受到抑制,刚性需求——即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型需求,将成为支撑住宅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或许,这意味着赴港上市的房企要学会讲新的故事。 document.body.oncopy = function () { setTimeout( function () { var text = clipboardData.getData("text"); if (text) { text = text + "本文来自: (http://www.eastxun.com/house/2012/0923/587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clipboardData.setData("text", text); } }, 100 ) }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east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